《垃圾之歌》|如何认识正确垃圾的价值?
核心书摘
《垃圾之歌》以富于风趣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的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不要小看那些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的垃圾,它们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毫无用处,垃圾一直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生的,如果能够透彻了解你所丢弃的垃圾,便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
关于作者
威廉·拉什杰,“垃圾计划”的发起者之一,是一位以研究玛雅文化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发现考古学实质上就是在古人的“垃圾”中找寻信息。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垃圾的价值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时间习惯了把垃圾袋随手混扔的上海市民突然就凌乱了,平时最没人关注的垃圾居然还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扔个垃圾还经常会被带着红袖箍的大妈喝问,“你扔的是什么垃圾?”许多人吐槽说,有意思么?一个生活垃圾,至于搞得这么复杂么?
《垃圾之歌》告诉我们垃圾不会说谎,垃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的行为模式,人们所丢弃的,往往比他们所拥有的更能精确、详尽、真实地说出他们所过的生活。通过研究垃圾,可以发现人们消费行为的差异,还能将垃圾变成一种有效的人口统计工具,弥补常规人口普查的缺漏,总之,垃圾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垃圾考古计划;
· 研究垃圾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
· 垃圾考古计划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什么是垃圾考古计划
垃圾,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说起垃圾,通常都会和肮脏、病菌、污染等不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你可能想不到,就是这些令人厌恶的垃圾,却被一些学者视为珍宝,由此还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门学科就是由本书作者威廉·拉什杰教授在1973年倡导创立的“垃圾学”。
在1973年,亚利桑那大学正式确定,成立一个名为“垃圾考古计划”的研究项目。“垃圾考古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对人们产出的垃圾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像对待文物那样认真地研究垃圾,挖掘出藏在垃圾背后的人类行为规律,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考古学理论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这种学术研究方法催生的新学科就是垃圾学,研究垃圾学的人也就被称为垃圾学家,这项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研究计划对考古学以外的许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垃圾考古计划”是如何实施的呢?垃圾学家又是怎样对垃圾进行研究的呢?
从整体思路上来看,垃圾计划是完全借鉴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是这样做的:
首先,采集垃圾实物。垃圾计划最初是由市政部门每周4天随机挑选5-8户人家的新鲜垃圾分配给研究人员使用。后来,垃圾计划在美国境内的垃圾掩埋场总共进行了9次全面性挖掘,挖掘过程就是用螺旋钻在垃圾场里打出一个深洞,然后研究者们记录垃圾的温度、湿度、深度等数据,再进行初步的拣选,之后取走那些有研究价值的垃圾。这个采集垃圾的过程,很像考古学家去野外实地采集样本,作业的环境往往相当恶劣,采集的过程也很不容易。
其次,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描述。据统计,垃圾计划从实施开始到现在,研究人员处理过的垃圾已经多达25万吨。这些垃圾都经过分类、编代号、编目,无一遗漏,所涵盖的垃圾种类更是包罗万象,有家具、衣物、各种容器,以及各类厨房垃圾等等。依据这些垃圾样本,垃圾学家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资料库,它涵盖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酒习惯、对肉类的态度、使用便利食物的趋势、对缺货商品的奇怪反应以及其它数百种与生活有关的琐碎事项。通过这个垃圾资料库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人们日常的消费和行为习惯。
最后,分析垃圾里表现出来的共性,并追寻背后的原因。通过垃圾的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垃圾学家会发现许多人们日常行为的共性,还会发现一些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垃圾学家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进一步研究这些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垃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而推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帮助决策机构解决环保和资源问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垃圾考古计划”是一项由考古学家主持并以考古学理论为指导的严谨的科研计划,这个计划具有明显的现实取向,关注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垃圾处理、环境发展等等社会问题,这项计划从起步到现在,已经持续了40多年,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垃圾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书中说:“无论人们怎么看这些讨厌的垃圾堆,它们都比其他东西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垃圾计划”的目的也正是如此,那些令人嫌弃厌恶的垃圾,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垃圾考古学家知道人们丢弃了多少食物,哪一项产品受到人们最忠实的喜欢,甚至通过丢弃的垃圾还能看出大众的行为习惯,这些调查结果补充了各学科的研究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书中详细讲了“垃圾计划”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选取几个比较“反常识”的结论和大家分享一下。
“垃圾计划”的第一个作用是提出了“食物垃圾第一定律”,即:越是熟悉的食物,浪费就越少;越是不熟悉的食物,浪费就越多。
1973年春天,美国发生了二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受经济危机影响,社会上了发生疯狂抢购牛肉以及各种肉类的现象,但在抢购风潮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美国人丢弃在垃圾堆里的肉量是正常时期的3倍。与肉类对应的是,日常做饭常用的盐、糖、黄油、酱油,还有大米、面粉这些食材,却很少有吃不完给扔掉的。
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自己熟悉的食物知道怎么去使用,但是对肉食的加工却不那么有办法,大家盲目抢购肉类,却不知道怎么快速吃完,家里也不具备长期大量储存肉类的条件,这就导致很多肉还没吃完就坏掉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果不对垃圾进行研究,人们很有可能将肉类丢弃量增多的原因归结为供应充足,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
“垃圾计划”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发现许多过去没办法证实的经济学现象。
比如,曾经有经济学家提出,穷人的生活成本要高于富裕家庭的生活成本,很多学者对这个反常识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双方一直争执不下。
垃圾学者就通过垃圾计划发现,穷人的相对生活成本的确要高于富裕家庭的生活成本。他们通过垃圾分类研究得出结论,收人较低的家庭买东西时,往往喜欢买“小号”的,无论是牛奶、麦片还是去污粉、洗涤剂;而较富裕的家庭则往往喜欢买“超大经济包”。
这种购物习惯带来的结果就是,贫穷家庭很难享受到商场超市提供的大宗购物优惠,而且他们还要为多出的小包装额外付费,所以从长期来看,购买和使用同样数量的产品,穷人会比富人花更多的钱,承担较高的生活成本。
“垃圾计划”的第三个作用是可以成为人口统计的辅助工具。
通过对垃圾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塑料垃圾和人口数量之间有着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所丢弃的塑料垃圾数量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反过来,通过统计一个社区的塑料垃圾数量,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社区的人口数量,并依据这个推断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修正,这可以有效地弥补人口普查对底层群体的遗漏。
除了以上讲到的作用,“垃圾计划”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作用。比如,“垃圾计划”发现,许多人在访谈中讲到的自己购买或喜爱的东西,往往与他们丢弃的垃圾不相符,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很多心理学问题;再比如,在商业领域,有些企业就通过“垃圾计划”来分析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忠诚度和喜爱程度,进而针对不同的社区设计不同的产品营销策略。
总之,你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垃圾,通过对垃圾的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甚至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垃圾考古计划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垃圾考古计划”虽然有“考古”两个字,但它只是表明这个计划借鉴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它实际上是立足现实,目的是让人们正视垃圾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机制。
作者威廉·拉什杰认为,几千年来,无论文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有多么高级,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在本质上并无新意。书中说:“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有四种:倾倒、焚化、转为有用物质(回收)、减少物品的体积。任何稍具复杂性的文明或多或少会同时采取这四种方法。”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我们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可以说,垃圾问题相当严峻,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将垃圾问题重视起来,千万不能轻视。
开篇时我们提到的垃圾分类就是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消耗的有效方法,搞好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资料显示,从生活垃圾中回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伐二十几棵大树;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炼成1吨很好的铝锭,可少采20吨铝矿石。在生产垃圾中有30%-40%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这部分垃圾处理得好,不但可以节省大笔垃圾处理费用,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垃圾考古计划”还建议我们从垃圾源头上进行控制。书中提到一个定律,叫“帕金森垃圾定律”, 意思是垃圾会无限制地滋生,直到填满所有容器为止。通俗点理解,就是如果你的小区物业提供的垃圾桶越大,人们产的垃圾量就越多。所以很多国家采取的办法就是提供不同容量的垃圾桶,垃圾桶容量越大,收取的垃圾处理费用越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社区的垃圾总量。
除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在垃圾管理问题上,作者认为,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管控人们的不规范行为。
自从人类有了定居,就有了垃圾问题,垃圾便与每一个人如影随形,在未来,垃圾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回避和无视垃圾问题,而是应该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垃圾问题。
总结
以上就是《垃圾之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今天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垃圾并不是一无是处,“垃圾考古计划”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垃圾背后的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意义,对垃圾危机、垃圾处理方式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还催生了垃圾学这门独立的学科。
《垃圾之歌》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垃圾不会说谎,垃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的行为模式,人们所丢弃的,往往比他们所拥有的更能精确、详尽、真实地说出他们所过的生活。通过研究垃圾,可以发现人们消费行为的差异,还能将垃圾变成一种有效的人口统计工具,弥补常规人口普查的缺漏,总之,垃圾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垃圾与人类一直是一种共存的状态,我们不可能让垃圾凭空消失,也做不到对垃圾问题避而不谈。我们需要做的是重视垃圾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处理垃圾。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如果缺乏持续关注,垃圾问题最后必然会失去控制;不过,一旦有了合理的政策,就不该再对垃圾处理这项任务,存有畏难或惧怕的心理。”(编辑:小燕)
相关内容:
《驯化》|人类应当不断学习接受与野生物种共同成长,建立相互关系,而不是去征服。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垃圾之歌》|如何认识正确垃圾的价值?
《超级用户》|如何找到你的超级用户,保持基业长青
《曲折发展的岁月:1949-1976年的中国》| 1956-1966年间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
《创业,生与死》|从日本IT办传奇创业人物的失败中汲取养分?
《从零开始做运营》|如何留住你的用户?
史记·楚世家|紧扣时代的脉门,是每个成功者共通的秘诀。
《师从天才》|如何带徒弟才能实现导师和徒弟的共赢?
《骄傲之塔》(上)|黄金时代阴影下的勇者。
下次推送:
《上瘾五百年》|瘾品为什么不能彻底被禁止?
《论大战略》|为什么你的战略意图一败涂地?
《骄傲之塔》(下)|虚妄的和平与贵族的衰落。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怎么创造出超级符号,让品牌更具传播力?
《从历史看管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管理历程。
【诺奖文学】《公开的秘密》|秘密,就是那些我们想要逃离的回忆
《西点军校的领导力》|从西点军校学习提升领导力。
《第一大亨》|看第一大亨如何把握大变革时代的发展机遇?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